巩志明简介:
1963年4月生于陕西临潼西铁一处,祖籍陕西丹凤茶房。出版著作10余种,发表文论100多万字。第四届陕西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,《中国书法与篆刻》学术委员,“风华·2012首届陕西省艺术院系毕业创作精品展”学术委员会委员,曾任《华商报》图片总监,首席编辑。美术评论在《华商报》、《西安晚报》、《阳光报》、《美术报》、《中国书法报》、《美术观察》等报刊发。画作在《华讯》、《报刊荟萃》、《三秦119》、《艺林》、《新闻战线》等杂志刊发,2010年出版《不不居画语》,2013年出版《巩志明文人画》,作品被陕西省美术博物馆、西安荞麦园美术馆、人民日报艺术中心展览馆等十多家艺术机构永久收藏。
重要展览:
2009年1月,在西安由华商报社主办《巩志明文人画小品展》,展出作品49幅,展期20天
2009年5月,5幅国画作品入选陕西美术博物馆主办的《诗情画意---陕西中青年书画家提名展》,3幅作品入选《诗情画意---陕西中青年书画家提名展》画册,作品《何不醉长安》被陕西美术博物馆收藏
2012年4月 在西安西大街“真相沙龙”画廊举办个人画展。
2012年5月 在西安“大益茶旗舰店”举办巩志明国画品鉴会。
2012年8月 在西安“无盖堂”文化沙龙举办个人画展。
2013年4月 15幅作品入选由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举办的“陕西首届新闻人书画联展”,两幅作品入选同名画册。
2018年12月,在西安荞麦园美术馆参展“西安首届艺术品超市联展”。
专家评论:
这个时代,很多人已习惯于站在世俗而功利的立场看待一切,包括艺术品这种纯粹的私人劳动。我感觉志明君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。他画了许多花鸟山水的画,这是中国从古到今的文人墨客儒雅之士滋养魂魄,追求“家”的方式。热爱艺术并从中获得安宁和愉快,以守护精神高地不会被荒芜,这是志明君追求的极品生活。
——华商报社总编辑诗人鲍剑
一画入魂。文人画,自生之日便是灵魂的优美出口。读巩志明的文人画,这位诗风如玉评论如刀的作家兼摄影评论家,将他的光打了过来,打在眼上,打在心上,是一种照耀,更等待着光与光的交汇与呼应。循光而寻光,去看巩志明的文人画,自有一番不虚度的心程。
——《南方周末》图片总监,视觉评论家李楠
通过志明的画,能看出来,这是一个深具人文情怀的人。我理解人文情怀,就是一个人对滋养自己的传统始终抱有敬意,并且践行他。巩志明这样的人不会是某个单位的人,单位是他生存的居所,他的内心生活永远荡漾在另一片世界。工作是他的职业,但是他永远给自我留有一片天地,滋润精神,在他看来,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满的。
——华商报传媒集团总裁助理、作家王朝阳
然而,当下班回家,泡茶,铺开纸,提起画笔时,他顿时如中国自古以来最常见、最有才华的所有的文人一样,归园田居,隐逸山水,徜徉在最能安妥心灵的纸上家园里了。山水或许飘渺无痕,而人物还可瞥见众爱,所有,他的佛偈一样的画,使人喜欢。
——陕西电视台编导、学者焦海民
志明的画很有味道,像丰子恺的画,掌握了中国画的精髓,意境。其实,中国画的本质不是形似,而是神似。不是技法,而是悟道。不是画物,而是写意。志明的画达到了这样的境界!
——时政评论家 石华宁
画面清新,自然流淌,简单的线条但却能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,对人生的思考,对艺术的追求。尤其令我难忘的是画上的配诗,或雅或俗,或真或幻,精工细作,情趣悄然,耐人寻味。
——英语教师王旭博
下面是巩志明先生书画作品:
(编辑:老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