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的一处大院儿内,“一撮毛艺术团”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。这里不仅是二人台艺术青年的追梦起点,更是团长郭建国用艺术与责任浇灌的“精神家园”。

近日,美丽中国行的记者走进这家扎根基层的民营剧团,探访其如何通过严格的内务管理、丰富的课余生活和专业的艺术课程,为孩子们铺就一条心智与才艺双轨成长的独特道路。
内务管理严格规范:从细节培养自律品格
走进剧团驻地,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宿舍与井然有序的生活场景。男女演员分居二楼、三楼,厨房与餐厅整洁明亮,每日餐食简朴却饱含温情。尽管条件艰苦,但每个角落都透露出规范与自律。演员们需按时起床、自主整理内务,甚至轮流承担烹饪与卫生工作。
“生活上的自律,是舞台表现力的基础。”团长郭建国表示,严格的日常管理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独立能力,更让他们学会珍惜团队资源。
课余生活丰富多彩:艺术之外的成长课堂
除了排练与演出,剧团的课余生活同样充满活力。演员们常在大院内开展丰富的活动,在紧张的训练中享受着难得的课余时光,团队凝聚力在欢声笑语中悄然升华。


专业课程异彩纷呈:传统与现代的碰撞
作为内蒙古民营剧团的佼佼者,“一撮毛”以东路二人台为核心,融合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形式。郭团长说:“我们的节目既有基层群众喜爱的经典唱段,也有创新编排的各种时尚内容。”
演员每日需完成唱腔、身段、乐器等专项训练,并参与剧本创作与舞台设计。



尾声:直播赋能,用大爱传递文化薪火
自2020年疫情以来,剧团面临演出锐减、经费紧张的双重压力。郭建国带领学员开辟“第二舞台”——通过直播展示东路二人台、分享幕后故事。
镜头前,演员们身着单薄戏服在寒夜中坚持演出,用真实的情感和质朴的表演打动观众;镜头后,直播电商成为支撑剧团运营的“新门票”,弥补了团员和学生们的生活经费。

“直播间不仅是生计来源,更是文化传承的窗口。”郭建国说。如今,剧团的直播账号已吸引数百万粉丝,网友的互动反馈也反哺了节目创新。从乌兰察布的田间地头到虚拟世界的“云端舞台”,这群少年正以艺术为纽带,将传统戏曲的温情与大爱播撒至更远方。


结语
在郭建国的引领下,“一撮毛艺术团”不仅守护着东路二人台的根脉,更以艺术教育重塑乡村少年的精神世界。他们的故事,印证了文化传承与个体成长的共生之力,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艺术基因。正如郭建国所言:“二人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,也是民族艺术的凝聚,繁荣发展关键在人,长久传承关键是爱!”


